【产经破壁机106】王自如在格力的1100天,究竟改变了什么?

原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8JMmzWEEm
转文本:OpenAI Whisper-Medium
整理:Deepseek V3


王自如的格力1100天:一场数字化改革的孤勇者之战

一、风暴前夕:格力渠道危机的根源

2021年,格力电器交出了一份令人忧心的成绩单:2020年营收1681亿元,较2019年暴跌300亿,创下上市以来最大跌幅。更严峻的是,老对手美的集团通过价格战和线上渠道扩张,首次在空调市场份额上反超格力。

格力长期依赖的传统线下分销体系,此时成了拖累。其核心机制是“压货”:经销商在淡季低价囤货,旺季销售,完成目标可获得返利。这套体系曾让格力渗透至最偏远的县城,但也导致每年200-300亿库存积压在渠道中。层层加价的中间环节,更让格力在价格战中失去灵活性。

线上化转型同样阻力重重。2020年董明珠直播带货单场销售额破7亿,却引发经销商强烈反弹——线上低价直接冲击线下利润。空调作为“半成品”,安装、售后等环节牢牢掌握在经销商手中,格力与经销商的关系如同“朝廷与节度使”,改革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二、王自如的使命:数字化“削藩”

2021年7月,王自如入职格力,次年3月出任数字化渠道改革负责人,直接向董明珠汇报。他的核心任务是通过“云网批”(云网P)系统重构销售体系:取消多级代理,让经销商直接向总部下单,总部统一发货。这一改革直接触动了“五大藩王”——河北、河南、山东、浙江、重庆等地的超级代理商,他们通过持股平台“京海互联”影响着格力决策层。

为扫清障碍,格力先稀释经销商联盟股权,再推行“线上线下同价”,挤压中间商利润空间。据招商证券测算,改革后中间商利润被砍掉15%-23%。


三、改革阵痛:经销商的反水与博弈

2022年7月,河北总代徐自发公开“叛变”,转投飞利浦空调,并宴请经销商号召集体倒戈。格力迅速切断河北供货,直接接管区域销售。类似冲突在多地爆发,王自如频繁奔赴一线宣讲政策,甚至被经销商预言“一两年内必离职”。

改革的技术层面同样争议不断。云网批系统虽简化了提货流程,但为打击“串货”设计的二次解码等环节,导致安装时间延长、基层成本增加。有经销商批评系统“脱离实际”,但也有人承认:“拿货确实比过去顺畅了。”


四、功成身退?数据背后的真相

2024年8月,王自如离职消息传出,同期董明珠宣布“全国渠道改革基本完成”。数据显示,2021-2024年格力毛利率持续提升,2024年营收下降100亿但净利润反增32亿,印证了降本增效的成果。

然而,挑战并未结束。美的、小米等对手持续挤压,格力仍需在数字化与线下利益间寻找平衡。王自如的1100天,或许只是这场漫长改革的一个章节。正如他在回归视频中所言:“遗憾,但使命已告一段落。”


五、尾声:孤勇者的代价

王自如的格力生涯毁誉参半。他推动了格力史上最彻底的渠道革命,却也因“虎狼之词”和改革争议饱受质疑。这场变革中,他既是董明珠的“刀”,也是经销商眼中的“靶”。而格力的未来,仍取决于能否在数字化效率与人性化服务间找到黄金分割点。

(全文约1500字,完整覆盖事件背景、改革逻辑、冲突细节及后续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