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岛战役·19】日本海军神操作如何坑哭陆军?美军航空兵如何一招制敌?
原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tRSYuE8o
转文本:OpenAI Whisper-Medium
整理:Deepseek V3
瓜岛战役:日军最大规模海陆攻势的失败
战役背景与日军作战计划
1942年10月,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决心发动瓜岛战役期间最大规模的海陆攻势,旨在彻底将美军赶出瓜岛。日军投入了全部5艘主力航母、上百艘舰船和超过400架作战飞机,准备在瓜岛半径500公里的范围内展开全面作战。
日军作战计划分为海空作战和陆上作战两部分。10月13日夜间,日军高速战舰"金刚"号和"榛名"号在海军将领栗田健男的指挥下,对亨德森机场进行了猛烈炮击,共发射966发炮弹,摧毁50架飞机,并烧毁了机场80%的燃料储备。这次成功的炮击为日军后续的运输船队行动创造了条件。
日军运输船队的命运
日军此次行动的核心是六艘高速运输船,它们承载着决定战役胜负的关键物资:176门各型火炮、75辆装甲车和轻型坦克,以及大量弹药补给。这些装备对于陆军计划中的正面强攻至关重要。此前通过"鼠式运输"仅运送了85门火炮上岛,远未达到陆军的需求。
10月14日,这支运输船队在前往瓜岛途中被美军B-17侦察机发现。尽管日军采取了严密的护航措施,包括航母舰载机和基地航空兵的轮班护航,但美军亨德森机场的指挥官盖革准将发现了日军护航的漏洞——各批次飞机交接时会出现空档。
10月15日,盖革抓住日军护航间隙,先后发动四波空袭。美军飞行员英勇作战,最终击沉了"佐渡丸"、"九州丸"和"笹子丸"三艘高速运输船。虽然部分物资得以卸下,但陆军急需的弹药仅运达五分之一,粮食也只有一半。这为后续日军陆上攻势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日军指挥层的失误
山本五十六在此次作战中暴露出两个严重问题:首先,他过度关注可能的美军航母威胁,将主力舰队用于警戒而非支援运输行动;其次,他远离前线却过度干预战术指挥,未能给予前线指挥官足够自主权。
日军作战计划表面上看将瓜岛围得水泄不通,但实际上:
- 没有一艘舰船为陆军提供火力支援
- 没有一架飞机直接支援陆军作战
- 潜艇部队优先攻击美军战舰而非运输船
- 航母舰队为避免暴露位置,与瓜岛保持200海里距离
这种部署导致当运输船队遭遇危机时,日军无法及时调动足够力量进行支援。而美军则展现出极高的应变能力,在机场遭重创后迅速修复,并通过各种渠道补充燃料,维持了空中打击力量。
战役结果与影响
日军此次大规模攻势最终以失败告终。海军宣称运输行动"基本成功",但陆军前线部队收到的物资远低于预期。运输船队的严重损失也削弱了日军后续的补给能力。
美军方面,虽然亨德森机场遭到重创,但通过以下方式迅速恢复战斗力:
- 调来26架SBD俯冲轰炸机
- 水上飞机供应船运来200桶航空汽油
- 鱼雷艇从图拉吉岛运来200桶汽油
- 运输机冒险降落受损跑道送来24桶汽油
- 潜艇贡献自储燃料
这次作战虽然没有爆发大规模海战,但对整个瓜岛战役具有决定性影响。日军陆军因物资短缺而无法按计划发动有效攻势,最终导致了后续"血岭"战斗的惨败。美军则通过此战进一步巩固了瓜岛防线,为最终赢得战役奠定了基础。
这场围绕运输船队的攻防战展示了现代战争中后勤补给的决定性作用,也暴露了日军陆海军协同作战的根本缺陷。山本五十六过于关注舰队决战,忽视了支援地面作战的实际需求,最终导致战略目标的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