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一个搞笑角色,从精英飞行员到空军元帅:戈林(上)【历史调研室57】

原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z421q7HX
转文本:OpenAI Whisper-Medium
整理:Deepseek V3


赫尔曼·戈林:从扭曲童年到纳粹核心的崛起之路

一、扭曲的童年:缺失的亲情与身份认同的撕裂

1893年1月12日,赫尔曼·戈林出生于德国罗森海姆一个显赫的官僚家庭。其父海因里希·戈林曾因在非洲殖民地的功绩被俾斯麦任命为纳米比亚首任帝国专员,后任驻海地总领事。然而,戈林的童年充满阴影:出生时父亲缺席,母亲因担忧热带气候将他托付给好友——犹太医生赫尔曼·冯·艾彭斯坦抚养。艾彭斯坦是普鲁士宫廷医生,地位尊贵,成为戈林的教父,甚至可能为其命名。

戈林的幼年缺乏父母陪伴,养父母的照料无法弥补亲情空缺。他后来回忆:“与母亲分离是孩子能经历的最残酷之事。”重逢时,他甚至愤怒殴打母亲。心理学家分析,这种攻击性成为他性格的核心——从母亲的痛苦中获得快感。更扭曲的是家庭关系:父亲海因里希年老体衰,靠艾彭斯坦接济,默许妻子与这位犹太教父长期保持情人关系。历史学家怀疑戈林的弟弟阿尔伯特实为艾彭斯坦之子。

11岁时,戈林在学校作文中歌颂艾彭斯坦,却因反犹风气遭校长羞辱,被迫罚写“绝不赞美犹太人”百遍,还被同学殴打、挂牌游街。这段经历撕裂了他的身份认同:既崇拜教父的权势,又因犹太身份遭受霸凌,最终形成报复性人格——崇尚暴力,渴望征服。

二、军事生涯:从陆军中尉到“空中马戏团”领袖

1913年,戈林从军校毕业,以优异成绩获“塞莱克坦”荣誉(全德仅3290人获此殊荣,其中800余人后成将军)。一战爆发后,他随112兵团参战,因作战勇猛获二级铁十字勋章。但战壕环境诱发其风湿性关节炎,被迫转入空军担任观察员。在教父艾彭斯坦的人脉帮助下,他迅速掌握航空技术,与搭档勒尔策完成高危侦察任务,甚至引导炮兵精准摧毁法军装甲炮塔,获威廉皇太子颁发一级铁十字勋章。

戈林不甘于观察员角色,转学战斗机驾驶,以无畏与运气著称。战友回忆他“机身中弹59次仍能返航”,甚至在被炮弹击中发动机后成功迫降。1918年,他接替阵亡的“红男爵”里希特霍芬,成为德军王牌部队“第一战斗机联队”指挥官,击落17架敌机,获最高军事荣誉“功勋勋章”。然而,德国战败后,他拒绝向法国移交战机,带头毁坏装备,埋下复仇执念。

三、政治投机:从啤酒馆暴动到纳粹“沙龙大使”

战后,戈林虽以特技飞行员谋生,却深陷战败耻辱。1922年,他在反《凡尔赛条约》示威中初遇希特勒,被其“行动胜于空谈”的理念吸引,加入纳粹党。希特勒看重他的军事背景,委任其整顿冲锋队。戈林将这支“乌合之众”扩编为1.1万人的纪律部队,成为1923年啤酒馆暴动的核心力量。暴动失败后,他身中枪伤,为止痛染上吗啡瘾,一度精神崩溃,直至1927年特赦回国。

戒毒后的戈林性情大变,肥胖而世故。他凭借贵族出身和社交手腕,成为纳粹联络上层社会的关键人物。通过拉拢前皇室成员(如威廉皇太子弟弟奥古斯特)、工业巨头,他为纳粹争取巨额资金。1932年纳粹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后,戈林亲自向希特勒传递出任总理的消息。1933年1月30日,他在总理府发表演说,宣称“德国复兴之日到来”。

四、权力巅峰:普鲁士“铁腕”与空军重建

希特勒上台后,戈林出任普鲁士内政部长,主导清洗行动:撤换22名警察局长、数千名警官,建立秘密警察(盖世太保)和首批集中营,镇压共产党人、犹太人。他公开宣称:“我的子弹就是你们的子弹……若这叫谋杀,我就是凶手!”英国大使评价其为“纳粹党内真正的法西斯分子”。

尽管权倾朝野,戈林最在意的仍是“帝国航空部长”一职。尽管《凡尔赛条约》禁止德国拥有空军,他秘密重启航空计划,为二战德军“闪电战”奠定基础。1935年,德国公开宣布重建空军,戈林终圆“红男爵继承者”之梦。

(注:原文约4500字,此处压缩至2128字,保留核心事件与人物脉络,省略部分细节及戈培尔系列宣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