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巅峰到毁灭,二战中德国空军都经历了什么?戈林(下)【历史调研室61】
原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L1SJYmEg9
转文本:OpenAI Whisper-Medium
整理:Deepseek V3
帝国鹰隼的陨落:赫尔曼·戈林与德国空军的兴衰史
一、波兰战役:闪电战的开端与空军的崛起
1939年9月1日,德国空军以雷霆之势席卷波兰天空。这支由赫尔曼·戈林精心打造的空中力量,在战争伊始便展现出惊人的破坏力。两千余架战机同时升空,对波兰境内一百多个城镇和三十多个机场实施毁灭性打击。波兰空军装备的过时战机在德国先进的梅塞施密特Bf-109战斗机面前毫无还手之力,制空权在开战首日便易主。
德国空军与地面装甲部队的协同作战开创了战争新模式。波兰军官在日记中绝望地写道:"没有人敢与大地母亲分开,无论谁抬起头,都会被德军飞机的一连串子弹击中。"9月6日,德军坦克已兵临华沙城下,波兰军民的心理防线与军事防线同时崩溃。戈林的空军不仅摧毁了波兰的军事设施,更对平民目标实施无差别轰炸。在瓦布热日诺,低空飞行的德军轰炸机对逃难人群进行扫射;在弗兰布尔,德军仅为测试轰炸效果就将整个小镇夷为平地。至9月底,中欧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华沙已成废墟,戈林的空军用钢铁与火焰书写了闪电战的第一章。
二、西线战役:空权优势与战略误判
1940年5月,德国在西线发动攻势。尽管盟军在师级部队、坦克和火炮数量上占优,但戈林的空军提供了决定性优势:德国拥有5178架战机,远超法国的1200架和英国驻法空军的730架。这种压倒性优势在阿登突破中发挥关键作用,德军战机成功掩护装甲部队穿越"不可逾越"的阿登森林。
5月13日的默兹河渡河战成为空军与装甲兵协同的典范。德国空军采用创新战术:DO-17轰炸机持续压制法军炮兵,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用刺耳的啸叫声瓦解守军士气。英国历史学家霍恩记载:"重型炸弹的爆炸力炸翻了火炮,噪音太可怕了。"两天内,德军坦克渡过天险,为合围盟军主力创造了条件。此时戈林的虚荣心开始膨胀,当40万盟军被围困在敦刻尔克时,他力劝希特勒将歼灭任务交给空军独力完成。
三、敦刻尔克:虚荣酿成的战略失误
5月24日的"停止令"成为战争转折点。戈林为争功向希特勒保证空军能独自消灭包围圈中的盟军,却忽视了三个致命问题:德国战机航程不足、飞行员极度疲劳、英国空军以逸待劳。结果在5月26日至6月3日的撤退窗口期,皇家空军以损失177架飞机的代价击落240架德机,掩护33.8万盟军成功撤离。更严重的是,被放跑的包括蒙哥马利、亚历山大等未来名将,这些人将在北非和意大利战场让德军付出惨重代价。戈林的首个重大失误,为德国最终的战败埋下了伏笔。
四、不列颠之战:神话的破灭
1940年7月启动的"海狮计划"中,戈林再次低估对手。德国空军情报严重误判英国战斗机性能,更忽视雷达技术的战略价值。8月,凯塞林元帅创新采用"雷达饱和战术",通过连续波次攻击成功瘫痪英国东南部防空体系。就在胜利在望时,戈林却转向对伦敦的无差别轰炸,使受损的雷达站获得喘息之机。
9月15日的空战成为转折点,德军轰炸机损失率达15%。至10月底,德国损失1733架飞机,远超英国的951架。戈林忽视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英国强大的工业产能——英国战机月产量达德国的三倍。当希特勒最终取消"海狮计划"时,德国空军不仅未能取得制空权,反而折损了大批精锐飞行员,为后续东西两线作战埋下隐患。
五、东线泥潭:从所向披靡到力不从心
1941年6月"巴巴罗萨"行动初期,德国空军再显神威,开战8个半小时就摧毁1200架苏机。但随着战线拉长,后勤噩梦开始显现:7月5日第八航空军报告燃油短缺;到10月,轰炸机出动率暴跌至40%以下。戈林好大喜功的生产政策加剧危机——他拒绝储备备用零件,导致前线大量战机因小故障停飞。米尔希视察时发现"机场上躺着数百架无法使用的飞机"。
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戈林军事生涯的耻辱柱。他夸口能用空运维持第六集团军补给,实际日运输量仅达需求量的20%。最终德军损失495架运输机,相当于整个航空军,而保卢斯的25万大军在饥饿中投降。戈林的生产管理同样灾难性:1941年法国仅生产62架飞机,荷兰16架,占领区工业潜力被严重浪费。到1943年,德国四发重型轰炸机月产仅38架,不及盟军的1/25。
六、末日黄昏:从权力巅峰到纽伦堡被告席
随着盟军战略轰炸加剧,戈林的诺言接连破产。柏林人将空袭警报戏称为"迈耶的号角",嘲讽他"敌机若能飞到鲁尔我就改姓迈耶"的狂言。1943年后,戈林逐渐被边缘化,沉迷毒品和艺术收藏。1945年4月,他试图接替被困地堡的希特勒,反被以叛国罪逮捕。
纽伦堡审判中,智商138的戈林一度掌控被告席,其雄辩甚至令法官担忧审判沦为纳粹宣传平台。但当集中营影像播放时,这个曾制定动物保护法的"优雅屠夫"也不得不掩面。最终,法庭认定他"作为奴隶劳工项目主管和种族迫害创始人"罪无可赦。1946年10月15日,戈林用暗藏的氰化物胶囊逃脱了绞刑,其骨灰被撒入河流——这对一生追逐虚荣的帝国元帅而言,无疑是最讽刺的结局。
结语:一个时代的缩影
戈林的人生轨迹堪称纳粹德国的缩影:从一战王牌的锐意进取,到二战初期的所向披靡,最终因狂妄自大、体制腐败而走向毁灭。他精于权术却短于战略,善于创新却疏于管理,既是现代化空权理论的实践者,也是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者。在第三帝国扭曲的价值体系中,这位曾誓言保护动物的元帅,最终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血腥战争的主要推手之一。德国空军从所向披靡到灰飞烟灭的历程,不仅见证了一个军种的兴衰,更揭示了所有建立在侵略与谎言基础上的霸权必然崩溃的历史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