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火箭“黑”历史,是如何自废武功的?又能否重新崛起?

原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w4m167yj
转文本:OpenAI Whisper-Medium
整理:Deepseek V3


英国火箭发展史:从巅峰到自废武功,艰难复兴路

一、德国火箭爆炸事件:英国航天梦再受挫

2023年8月19日,德国民营航天企业奥格斯堡火箭工厂(RFA)的RFA-1火箭在英国舍德兰群岛萨克森沃德航天港进行静态点火测试时发生爆炸。这次事故摧毁了原定9月执行首飞任务的一级火箭,导致英国首次本土垂直入轨发射计划被迫推迟。

RFA-1火箭技术细节:

  • 构型:三级不锈钢箭体(高30米,直径2米)
  • 动力系统:
    • 一级:9台液氧煤油螺旋发动机(单台推力100千牛)
    • 二级:1台真空优化螺旋发动机(比冲350秒)
    • 三级:宏宜太空拖船(菲尼克斯发动机,推力1.5千牛)
  • 运力:500公里SSO轨道1.3吨
  • 创新:采用啤酒厂制造箭体、汽车工业复合材料降低成本

二、英国火箭的"垂直与弯曲"之谜

所谓"首次本土垂直发射"背后,隐藏着英国特殊的航天史:

  1. 垂直发射但不在本土:1960年代"黑箭"火箭(18.2吨,13米高)在澳大利亚完成4次发射,其中1971年成功将"普罗斯比罗"卫星送入轨道,使英国成为第六个具备独立入轨能力的国家。
  2. 本土发射但不垂直:2023年1月,维珍轨道用波音747空射"发射器1号"(液氧煤油火箭,SSO运力300kg),因二级故障导致任务失败。

三、自废武功的黑历史

英国火箭发展关键节点:

  • 1950年代:研制"蓝光"弹道导弹(核威慑需求)
  • 1960年:转型开发"黑骑士"探空火箭
  • 1964年:启动"黑箭"运载火箭计划
  • 1971年:项目取消(经济危机),尽管已具备成熟技术
  • 结果:全球唯一主动放弃自主发射能力的航天大国

四、21世纪的艰难复兴

当前布局(小型火箭为主):

  1. 自主研发

    • Orbex Prime(17米/1.3米):生物丙烷燃料,SSO运力150kg(2024首飞)
    • Skyrora XL(22.7米/2.2米):模块化设计,LEO运力315kg
    • 其他:Nova 2亚轨道火箭、B2Space概念火箭
  2. 国际引进

    • 美国ABL太空系统RS1(SSO运力1吨)
    • 法国风险轨道系统(SSO运力70kg)

国家战略支持:

  • 2010年成立英国航天局(年预算6亿英镑)
  • 2021年《国家太空战略》:目标2030年占全球太空经济10%
  • 产业现状:年产值160亿英镑(占全球6%)

五、历史教训与现实挑战

英国航天发展困境的核心在于:

  1. 历史机遇错失:1970年代放弃技术积累导致产业链断层
  2. 技术路线摇摆:从液体燃料到空射火箭多次转型
  3. 市场规模局限:过度依赖国际合作与商业公司

正如航天界评论:“有些事一旦错过就不在”,英国要实现"本国箭、本国造、本国发"的完整航天能力,仍需漫长的时间与持续投入。此次RFA-1火箭事故再次表明,航天工业的复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