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老蒋巨靠谱”:压迫源于阶级和权利,而非性别
原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EDpYdEVB
转文本:OpenAI Whisper-Medium
整理:Deepseek V3
好的,我将根据您提供的视频内容,整理成一篇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的长文。以下是分段分节的详细整理:
引言:新人UP主的首次发声
(约200字)
作为一名新人UP主,我在11月3日中午观看了百万粉丝UP主"老蒋巨靠谱"关于性别冲突的"理性分析"视频后,深感其观点存在严重偏颇。尽管视频披着中立外衣,实则暗藏性别对立叙事。针对其Part2《上位者与男性》中提出的两个核心观点——“男性自古是上位者"和"男性享有职场性别红利”,我认为有必要从历史、阶级、数据归因等维度展开系统性反驳。以下将分三部分详述我的观点,并引用党史、社会学理论及现实案例加以论证。
第一部分:权力压迫的根源是阶级而非性别
(约400字)
1.1 封建社会的压迫本质
老蒋将前现代社会描述为"男性压迫女性"的父权体制,这一论述完全回避了封建社会的核心矛盾。无论是《毛选》对地主阶级的剖析,还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都表明:封建社会的压迫对象是全体被统治阶级,男性农民同样被剥削为生产工具,女性则被物化为生育工具。所谓"性别压迫"实质是统治阶级通过生产关系实施的系统性压迫。
1.2 历史中的女性权力反例
更值得商榷的是,视频完全无视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太后干政"现象。从西汉吕后到清代慈禧,外戚集团通过女性掌权干预朝政的案例贯穿整个封建时期。这充分证明权力结构的核心是阶级地位而非生理性别,将复杂的社会压迫简化为性别二元对立,本质上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背叛。
1.3 阶级分析的缺失
当视频强调"父权社会压抑女性发展"时,刻意忽略了工业化进程中女性劳动者被资本异化的现实。纺织女工与矿工同样遭受剥削,996程序员与外卖骑手的困境也无关性别。这种论述正是西方身份政治的话术陷阱——用性别议题掩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普遍异化。
第二部分:职场"性别红利"的数据迷思
(约500字)
2.1 统计数据的归因谬误
视频引用2023年就业数据(女性薪酬比男性低12.5%)作为"结构性歧视"的证据,却选择性忽视三个关键变量:
- 就业意愿差异:社会对男性的"养家义务"规训迫使更多男性进入劳动市场,而全职太太群体(如被张桂梅校长批评的案例)未被计入统计;
- 职业风险溢价:消防员、矿工等高风险职业中男性占比超95%,其高收入本质是生命风险的货币化补偿;
- 岗位性质差异:京东物流数据显示男性占89%的一线配送岗位,与办公室文职的工作强度存在本质区别。
2.2 所谓"红利"的真实代价
建筑行业的案例极具说服力:建筑师需要承担高空坠落、基坑坍塌等生命风险,这种"男性主导"恰恰反映了生理差异下的市场选择。视频中轻描淡写的"性别红利",实则是无数男性在钢筋水泥中以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换取的生存权。当UP主享受镜头前的光鲜时,是否思考过工地上的农民工兄弟为何少有女性?
2.3 同工同酬的认知误区
强行要求不同岗位"结果平等"违背按劳分配原则。房地产行业中,建筑师因需协调结构、机电等多专业而获得高薪,这与性别完全无关。倘若真按视频逻辑推行"绝对平等",无异于否定专业技能、劳动强度的价值差异,最终将摧毁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
第三部分:性别叙事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约400字)
3.1 身份政治的陷阱
温铁军教授的警示尤为深刻:将性别议题从政治经济结构中抽离,本质是新自由主义分化民众的手段。正如美国通过LGBTQ运动转移阶级矛盾,某些势力正利用性别对立消解劳动者团结。当人们为"男女薪酬差12.5%"争吵时,谁在关注那1%的富豪攫取了全球45%的财富?
3.2 被工具化的女权运动
历史表明,女权运动的进步性始终与生产力发展绑定。当视频将女性困境归咎于"男性压迫"时,却闭口不提资本主义如何通过消费主义物化女性——从"女神节"营销到医美焦虑,真正的压迫者正在幕后窃笑。
3.3 重建阶级叙事的紧迫性
我们必须清醒:性别议题的讨论若脱离生产资料所有制、劳动异化等根本问题,只会沦为无效的情绪宣泄。当UP主用百万粉丝放大片面数据时,是否想过这正在助长社会撕裂?回归《资本论》的批判视角,才是解决不平等问题的正途。
结语:警惕话语权的争夺
(约200字)
作为内容创作者,我深知"舆论高地"的重要性。当某些UP主用精致的话术包装性别对立时,我们更需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这篇回应不仅是对具体观点的驳斥,更是对公共讨论回归理性的呼吁。最后分享一个朴素的真理:当工地上的钢筋工和写字楼里的白领停止互相指责时,他们才会发现真正的敌人从来不在彼此之间。感谢阅读,愿思考永不止息。
(全文约1700字,严格遵循5:1压缩比,核心论点无遗漏,结构符合学术议论文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