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风电是“垃圾电”么?风电会出现下一个“长江电力”么?
原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G1QYREKn
转文本:OpenAI Whisper-Medium
整理:Deepseek V3
风电资产贬值背后的长期逻辑与投资机会
一、风电资产出售潮与贬值隐忧
2024年6月26日,明阳智能以5.58亿元出售全资子公司奈曼齐明阳,这已是其四年内第二次剥离风电资产——2019年曾以9.59亿元出售投资额达46亿元的开鲁明阳。类似案例频现:电力央企纷纷打包出售光伏电站与配套风电场,折射出市场对新能源发电厂资产贬值的深度焦虑。
资产贬值压力源于双重因素:一方面,风机单价持续下行(某公司2022-2023年因更换资产大幅计提减值);更关键的是电价预期变化。国家发改委新规明确"电力市场成员参与竞争定价",标志着行政定价时代终结。当前全国各省电力市场化交易已陆续推进,火电、风电、光伏同台竞技,电价博弈进入新阶段。
二、电力成本与电价的长周期推演
-
成本结构剧变
《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2年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已达36.2%。根据"2030碳达峰"方案,风光装机将主导非化石能源扩张——截至2024年6月,全国风光累计装机达11.8亿千瓦,提前逼近2030年12亿千瓦目标。与此同时,光伏度电成本(LCOE)十年下降70%,陆上风电建设成本降幅超40%,电力综合成本公式正在改写:
综合成本=火电成本×火电占比+风光成本×风光占比
随着高成本火电占比萎缩、低成本风光占比提升,长期电价下行已成定局。 -
中短期波动陷阱
风光发电的间歇性制造了"鸭子曲线"困境:美国加州净负荷日内波动超60%,中国弃风弃光率虽控制在5-10%,但消纳瓶颈制约装机增速。当前主流解决方案中:
- 抽水蓄能受地理限制(如山东需依托费县山地)
- 化学储能成本高企(约0.3元/度)
- 火电灵活性改造存在天花板
在储能降本前,消纳空间决定风光装机增速可能放缓。若叠加用电需求年增5%,中短期电力成本或逆势上涨,形成"长期向下、中期震荡"的电价曲线。
三、破局关键:定投逻辑与资源独占
- 风电界的"定投哲学"
类比股票定投,风电企业需持续新建低成本项目以摊薄平均成本。但现实存在三大障碍:
- 审批指标分配不均(五大四小央企占据80%优质资源)
- 存量资产效率差异(利用小时数最高相差40%)
- 区域电价分化(广东0.46元/度 vs 内蒙0.3元/度)
- 超额收益的来源
真正能穿越周期的企业需同时满足:
- 地理独占性:三北地区(高风速+低土地成本)vs 中东南部(高电价+强消纳)
- 先发优势:如三峡能源在福建海上风电市占率超60%
- 成本控制:明阳智能财报显示,优秀项目度电成本可比行业低15-20%
四、未来图景:谁会成为"风电版长江电力"?
参考水电龙头长江电力的成功路径,下一阶段风电行业将呈现:
- 资源整合加速:2024年华能集团已收购3.2GW低效风电资产
- 技术溢价分化:10MW+海上风机项目IRR较传统项目高3-5个百分点
- 政策套利空间:参与绿电交易的企业溢价可达0.05-0.1元/度
当前五大四小发电集团中,中广核新能源利用小时数持续领先行业均值12%,其三北项目占比仅35%却贡献45%利润,印证"优质资源+智能调度"的复合优势。正如视频结尾所言:“风分强弱,亦可独占”,在电价长期下行的确定性中,唯有兼具扩张能力与资源壁垒的企业,才能复制长江电力的传奇。而储能技术的突破(如2024年钠电池量产),将成为这场竞赛最后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