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航空为何被评'最差航司'?详解朝鲜民航前世今生

原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USJY1Eox
转文本:OpenAI Whisper-Medium
整理:Deepseek V3


航空史专讲:高丽航空——被国运裹挟的朝鲜民航缩影

引言:半岛风云与LOGO暗喻

2023年底,朝鲜宣布"不再寻求与韩国统一"的政治转向,引发连锁反应。作为朝鲜唯一民航公司的高丽航空,迅速更换企业标识:旧LOGO中象征朝鲜半岛整体的"一体化翅膀"被切割成水平线条,隐喻南北裂痕的固化。这一细节被飞行专家萌机长调侃:“翅膀中间切几刀,鸟还能飞吗?”——巧合的是,高丽航空的航线网络确实持续萎缩,目前仅存中国、俄罗斯少数航线,其机队老化问题更成行业奇观:苏制客机平均机龄超40年,被戏称为"飞行博物馆"。


第一章:初创与夭折(1950-1958)

高丽航空的前身可追溯至1950年朝苏合资的"苏韩航空公司",主营平壤-莫斯科航线。但成立同年爆发的朝鲜战争使民航运营瘫痪,直至1955年重组为"朝鲜民航",仅能用苏制N2-12螺旋桨飞机执飞国内短途航线。这种"空中拖拉机"噪音巨大、航程有限,加之朝鲜民众出行受限,1958年所有航线被迫停航。

关键细节

  • N2-12的驾驶体验被形容为"机内机外双重震撼";
  • 早期民航乘客多为政府人员,普通民众乘机需特殊审批。

第二章:苏联技术输血与时代脱节(1960-1980)

1960年代,高丽航空引进伊尔-18、伊尔-28等苏制涡桨飞机,其中伊尔-28部分机体至今仍在服役。同期全球航空业已进入喷气时代(波音707首飞),但朝鲜因国际孤立与技术依赖,仍锁定苏联装备。1975年引入图-154喷气客机后,终于开通布拉格、东柏林等远程航线,但需经西伯利亚多次加油。

荒诞插曲

  • 1979年朝鲜曾计划购买英法协和超音速客机,试图"弯道超车",终因经济与政治压力流产;
  • 1980年代引进的伊尔-62实现平壤-莫斯科直飞,圆了30年前初创时的梦想。

第三章:冷战终结与恶性循环(1990-2020)

苏联解体后,高丽航空失去技术来源与国际市场,陷入"三无困境":

  1. 无乘客:国际制裁导致航线锐减至中俄两国;
  2. 无新机:仅能购入俄罗斯二手图-204、安-148等"古董";
  3. 无信任:被欧盟等多国禁飞,理由包括"安全隐患"与"涉嫌军运物资"。

生存策略

  • 2017年起拓展副业:加油站、出租车及"航空观光游"(游客包机绕飞平壤);
  • 西方指控其承担"秘密使命":运输核材料、间谍设备等。

第四章:现实与传闻的反差

尽管被冠以"全球最差航司"标签,高丽航空仍保持两项纪录:

  • 安全记录:公开数据中无致命空难(但飞行频次极低);
  • 服务评价:乘客反馈"餐食朴素但足量,空乘态度优于预期"。

矛盾本质
其困境实为朝鲜国运投射——受限于封闭体制与国际制裁,连飞机备件都需通过"特殊渠道"获取。金正恩推动的旅游业改革或成转机,但老旧机队与政治风险仍是硬伤。


结语:飞行博物馆的未来

萌机长在视频尾声坦言创作压力,但坚持"用专业呈现历史"。对于高丽航空,他留下开放思考:"若有机会乘坐图-154穿越时空,你会恐惧机械故障,还是兴奋于触摸冷战遗产?"答案或许如朝鲜本身——在神秘面纱下,真实与想象永远交织。

(全文约1500字,完整保留原视频的叙事脉络与生动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