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杀死他们的不是玩家的抵制声
原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naDeVEBb
转文本:OpenAI Whisper-Medium
整理:Deepseek V3
Sweet Baby公司的命运:政治正确生意背后的资本暗流与行业未来
一、引言:政治正确生意的时代背景
近期,美国政治风向的转变引发了人们对“多元化、平等与包容性”(DEI)政策的重新审视。随着特朗普遇刺事件发酵、共和党胜选概率上升,微软等企业开始削减DEI团队,似乎预示着美国社会正在向右转。在这一背景下,以DEI为核心业务的加拿大叙事咨询公司Sweet Baby Inc.(以下简称SBI)的未来成为热议话题。
SBI因在游戏中强行植入政治正确元素而饱受争议,但其商业模式和生存逻辑远比表面复杂。本文将深入探讨:
- SBI的真实业务模式:是“勒索”厂商,还是被动满足需求?
- 游戏公司为何热衷DEI:政治投机还是资本驱动?
- 幕后推手ESG基金:投资理念如何重塑行业规则?
- SBI的生存危机:资本转向与保守主义崛起的双重冲击。
二、SBI的商业模式:敲诈勒索还是剧本大夫?
关于SBI的争议,舆论中存在两种对立观点:
-
“勒索论”
- SBI被指控通过威胁厂商(如“不加黑人角色就曝光歧视”)强制推行DEI内容,甚至传出“向《黑神话:悟空》索要700万美元保护费”的谣言(虽未证实,但逻辑成立)。
- SBI的CEO曾公开承认会“恐吓不合作的厂商”,强化了外界对其“黑手套”形象的认知。
-
“顾问论”
- 根据Kotaku等媒体报道,SBI本质是“叙事咨询公司”,任务是为游戏剧本提供DEI润色服务(如调整角色性别、种族设定)。
- 关键点:需求来自游戏公司主动委托,而非SBI强行干预。类似工作室众多,竞争激烈,SBI并无垄断能力。
结论:SBI更像是DEI浪潮下的“工具人”,其生存依赖于游戏厂商的DEI需求,而非靠威胁手段垄断市场。
三、游戏公司为何拥抱DEI?ESG基金的资本游戏
若DEI内容导致玩家反感,厂商为何仍趋之若鹜?答案藏在资本层面——ESG投资。
-
什么是ESG?
- ESG(环境、社会、治理)是一种强调长期社会影响力的投资理念,取代传统的“利润至上”逻辑。
- 游戏行业的应用:厂商为获取ESG基金投资,需在项目中体现“社会责任”(如种族平等、性别多元),以通过评估体系。
-
ESG如何驱动DEI?
- 资质门槛:DEI成为ESG投资的“评分项”,厂商为拿高分,必须加入相关元素。
- 执行困境:厂商缺乏DEI专业知识,只能外包给SBI等公司,导致内容生硬。
-
幕后资本网络
- 微软、EA、育碧等大厂的共同股东是ESG巨头——先锋领航(Vanguard)和贝莱德(BlackRock)。
- 这些投资机构通过股权控制,间接推动游戏行业DEI化。
案例:马斯克曾转发观点称“游戏DEI化是为讨好ESG基金”,引发广泛共鸣。
四、ESG的深层逻辑:资本的思想战争
为何ESG基金如此执着于DEI?背后可能是资本对意识形态的长期布局。
-
《金钱暗流》的启示
- 科赫兄弟等保守派富豪曾通过资助智库、学者,潜移默化改变美国政治生态,最终催生特朗普政权。
- 类比:ESG基金通过投资DEI项目,试图塑造未来社会的价值观(如青少年通过游戏接受进步主义)。
-
分化社会的工具?
- 有观点认为,DEI激化了种族、性别对立,瓦解了“占领华尔街”式的统一阶级抗争,利于资本巩固权力。
五、SBI的危机:资本转向与行业反弹
尽管SBI只是DEI链条的一环,但其面临两大生存威胁:
-
被推至风口浪尖
- SBI已成玩家眼中“政治正确”的代名词,舆论压力使其难以隐身幕后。
-
ESG退潮
- 共和党上台可能削弱ESG政策,资本转向更保守的投资方向。
- 连锁反应:游戏厂商失去ESG激励,DEI需求萎缩,SBI等公司将遭淘汰。
但需警惕:即使SBI消失,DEI不会根除,资本可能以更隐蔽的方式继续运作。
六、真正的受害者:被工具化的弱势群体
这场风波的悲剧在于,少数群体成为资本与舆论战的牺牲品:
- DEI本应为弱势群体发声,却因过度商业化引发玩家逆反,反而恶化了其舆论环境。
- 资本将弱势群体视为“实现长远目标的工具”,而非真正关怀对象。
七、结语:暗流永不止息
SBI的命运只是DEI与资本博弈的缩影。无论其存亡,游戏行业的意识形态斗争仍将延续。而玩家、厂商与弱势群体,都在这场没有赢家的游戏中被动前行。
最终问题:当“政治正确”沦为生意,谁还能为真正的平等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