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互联网,始于20年前雷军一个签字
原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xSdYTEtb
转文本:OpenAI Whisper-Medium
整理:Deepseek V3
从皮包公司到越南互联网帝国:VNG与黎鸿鸣的传奇20年
一、狼狈的起点:一场改变命运的签约
2004年11月9日,北京阴雨绵绵。越南人黎鸿鸣(Lê Hồng Minh)带着仅有的1万美元,狼狈地赶到金山软件总部。他不会中文,对游戏行业一无所知,甚至被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宰了一笔——100元的路程实际只值20元。迟到了30分钟后,他见到了金山CEO雷军。
雷军对他说:“我不认识你,对越南也一无所知,但你想把中国游戏带到越南,那就去做吧。”没有背景调查,没有复杂谈判,黎鸿鸣签下了《剑侠情缘网络版》(简称《剑网一》)的越南代理权。这款游戏在越南被更名为《武林传奇》(Võ Lâm Truyền Kỳ),成为越南互联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二、绝境求生:从“皮包公司”到国民级游戏
黎鸿鸣的团队只有5人,账上仅剩2万美元。他们连服务器都不会架设,甚至机房穷得连桌子都没有,显示器直接放在地上。金山派技术人员手把手教学,从服务器搭建到运营、营销、点卡销售,倾囊相授。
2005年4月,《武林传奇》公测前,团队悲观地猜测首日注册人数——最大胆的预测是“7人”。结果服务器瞬间被挤爆,48小时后,注册账号突破12万。8月5日,游戏点卡正式发售,一天内销售额达8亿越南盾(约20万人民币)。要知道,2004年越南人均月收入仅46美元。
三、现象级爆发:越南互联网的“大爆炸”
《武林传奇》彻底改变了越南的互联网生态:
- 网吧革命:原本只运行《CS》《红警》的网吧,一夜之间被《武林传奇》占领,通宵排队成为常态。
- 选美大赛:VNG举办“武林传奇选美大赛”,获胜者后来成为越南顶流明星,甚至吸引美国海军陆战队成员参赛。
- 跨国电竞:2005年底,金山举办中越玩家对抗赛,雷军亲自站台,称越南市场“捷报频传”。
到2006年,越南80%的网游来自中国,《武林传奇》的巅峰同时在线人数突破50万,远超《热血传奇》在中国的热度。
四、VNG的崛起:从游戏代理到“越南腾讯”
黎鸿鸣的野心不止于游戏。2010年后,VNG推出:
- Zalo:越南版微信,用户覆盖超过越南总人口。
- Zalo Pay:越南版支付宝,垄断电子支付市场。
- 多元化布局:音乐、视频、社交、电商,VNG成为越南互联网基础设施。
2014年,VNG员工从10人暴涨至4000人,估值超10亿美元,被《日经新闻》评为“亚洲最值得期待的10家公司之一”。2018年,黎鸿鸣以科技巨头身份与雷军重逢时,雷军感叹:“当年我们保守了,现在投不起了。”
五、暗流涌动:政策围剿与行业寒冬
越南政府对“中国文化入侵”深感警惕:
- 版号限制:2008年起暂停新游戏审批,境外游戏仅两款通过。
- 文化争议:越南玩家精通中国历史,却对本国文化“马马虎虎”。
- 监管铁拳:2010年,VNG被要求整改游戏中的“暴力内容”。
与此同时,中国游戏行业在2018年遭遇版号寒冬,越南市场被日韩游戏抢占。VNG尝试自研游戏,但屡屡失败,最终仍依赖代理(如《剑侠世界:起源》)。
六、突袭与沉默:20周年庆典前的“黑天鹅”
2024年9月,VNG成立20周年前夕,警方突袭总部,黎鸿鸣被带走调查,原因未公开。这家曾象征越南互联网希望的独角兽,命运骤然悬于一线。
尾声:传奇与警示
黎鸿鸣的故事是“草根逆袭”的模板:从狼狈的皮包公司老板,到垄断越南互联网的教父级人物。但VNG的困境也揭示了依赖代理、政策风险与文化冲突的致命伤。
20年前,雷军的一句“那就去做吧”,点燃了越南互联网的星星之火;20年后,这把火能否继续燃烧,仍是未知数。